“我们坚信汽车产业的下一步并不是夕阳沙漠,而是航向更加壮丽的星辰大海。必须脱离原有的轨道,主动创变才能抵达。”29日,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从全球来看,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巨大调整;当这份变化映射到一个行业,甚至一家企业,“创变”成为其应对时代变革的主动选择。透过吉利这一中国代表性车企之变,或可洞见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之变。
回溯1997年至今,李书福和吉利的“造车梦”已成为把握改革开放机遇的鲜明案例。截至2020年10月底,吉利汽车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辆,成为首个实现乘用车产销1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
“中国车企要想参与全球竞争,必须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工程能力、设计能力,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否则就没有话语权,更不会受人尊重。”杨学良说。
吉利汽车持续保持高规模研发投入,近十年在研发上的总投入超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目前已形成逾2000项发明专利。以其9月发布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为例,该架构历时4年,投入超过180亿元,其将软件开发的时间缩短50%以上,并实现了从A级车到E级车的全尺寸覆盖。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中显示,吉利控股集团的研发投入位居第二,仅次于华为。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曾一度为中国社会经济运行按下“暂停键”,由于各地因疫情延迟复工,产业链较长的汽车制造业也遭受冲击。位于浙江宁波的吉利汽车春晓制造基地一度面临七八百种零件的供应难题。
很快,宁波市政府成立企业服务小组,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全面梳理,针对物流运输受阻难题为吉利发出100多张通行证,针对浙江省外供应商尚未复产复工难题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在多方努力下,该基地顺利恢复生产。
除助力复产复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过,政府鼓励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等都进一步强化了汽车企业的发展信心。
杨学良提到,汽车产业正面临着较大变局,包括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及共享出行等一系列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将深度影响未来汽车行业的走向。
这意味着,这条多元化的赛道上巨大挑战与机遇并存。
当前中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此前就表示,进一步扩大开放,有利于中国品牌汽车提高竞争力和研发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
唯有开放协同才能走在前列。在杨学良看来,打造“全球车”是中国汽车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日,德国戴姆勒股份公司(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母公司)宣布,其与吉利控股集团拟就一款用于下一代混动车型技术的高效动力系统展开合作。双方拟共同开发混合动力系统解决方案,以提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车企并不满足于单一产品贸易的“走出去”,而是迎来产品、技术、管理输出的“突破”,并深度参与当地工业化的“走进来”。
“当下,汽车产业已经从固化的‘围城’走向多维协同的次元。汽车企业需让产品成为万物互联的一环,以开放共创的态度拥抱变革。”杨学良说。
在两年后的杭州亚运会上,亦有一幅“未来式图景”待上演,吉利汽车将绘下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智慧出行生活场景。杨学良称,届时希望吉利能“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科技的活力和中国品牌的向上力量”。中新社杭州11月29日电(张煜欢)